咨询热线:4008-7733-21

智能快递箱在郑开启扫街模式

扎根于小区的智能快递箱极大方便了各方
扎根于小区的智能快递箱极大方便了各方
  本报记者杨霄程昭华文图

  核心提示仿若一夜间,智能快递箱密布郑州各类场所,并成了指挥收件人跑腿的“发令员”。

  这更像是一场圈地运动。据本报调查,当前至少有三股势力、10家品牌在河南市场全面开花。每个城市、每个生活小区、学校、写字楼、政务机构,都是激烈竞标的猎物。更甚者,同一小区竟有5家公司的快递箱并存。

  智能快递箱究竟是个什么生意?引燃它突然亢奋的引信,会是什么?请看本报调查。

  “箱子大战”席卷省会短信取件代替快递员上楼

  越来越多的郑州百姓正在感知生活中一种微妙变化:快递员不再电话预约上门送件时间或爬楼送货,而是会收到一条短信通知,“请凭此短信上的密码到某个智能快递柜取物”。接到短信的收件人下楼,跑到取件货柜前,“输入密码—开箱—取件”。这与超市存包柜的使用方式很相似。但不同的是,它所集纳的功能远比想象中强大,就如某运营商正在对智能快递箱嵌入“冰箱”(温控功能),可存放生鲜和食品。

  这套服务对取件人是免费的,它解决了很多人等待快递上门的各种不安以及寻找代收件的麻烦。同时,如用户下载使用其APP客户端,还可跟踪快件派送过程,但如是24小时未能领取,智能快递箱则收取“超期服务费”,每个格箱每日收取一块钱。

  智能快递箱早在两年前就在郑州出现,却为何在近期突然盛行?

  据记者调查,市场参与主体陡增,传导至市场,使竞争加剧,是直接推手。

  比如6月6日,顺丰联合申通、中通、韵达、普洛斯发布公告,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“丰巢科技”,计划在年内将其智能快件箱在国内33个重点城市布局过万网点。而10天后,它就出现在了正商·蓝海港湾小区。

  事实上,仅正商置业一家地产商,在今年上半年就与多家快递箱运营商签订了进场协议。这包括苏宁、日日顺乐家、顺丰等。

  “目前正在磋商的公司至少还有3家。我们对所有拟合作方都给予公平的竞争性条件。”正商置业负责该项目的代表田野透露,在去年,该集团为给旗下生活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,曾赴上海引入了第一个合作者富友。而今年3月份后,快递箱运营商就像赶集一样纷纷登门,这让他们迅速改变了合作姿态。“以前有的物业是免费提供场地。而如今,则需竞标进场,并拒绝‘排他合作’。”

  市场参与主体数量与竞争强度陡增,无疑令市场既得利益者不安。

  如速递易(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),2014年8月入郑注册,已铺设了500多台快递箱,占市场份额半壁江山。该公司一李姓负责人称:“总部对郑州市场的投资已超过2000万(单组快递箱投资成本2万~3万元),目标开发规模与投入仍在加码。但目前,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却被彻底打乱,导致开发成本持续攀升。”

  急于打破市场规则的,当然是新入场者。如苏宁、日日顺乐家(海尔旗下子公司),均是上半年在郑州迅速布阵,并打出了一波凌厉的市场攻势。

  “智能快递箱在郑州只是刚刚开始。仅1个月,我们就建了20余个终端点。”日日顺乐家一负责人透露,该公司市场调研,当前郑州的快递箱终端约1000个,相比全城3000多个社区、每天15万单的快递配送量,其使用效率占比不足5%。因而,该公司计划年底前在郑州投建快递箱总量为500个。

  相较前者,苏宁切入市场凸显出极高的技巧性。河南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冬利称,该公司在郑州、平顶山等多地同步启动项目,并拿到商务职能部门为其提供的支持与背书。除与其他品牌竞争大型生活社区外,政府机构、院校、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等亦是重要突破口。

  “的确有很多社区曾与一些先行者签订有排他性协议。但现在,各家运营商都在‘拼条件’,社区物业当然会重新评估游戏规则与合作方的分量。”赵冬利透露,苏宁在河南的全年计划是落地200个快递箱。

  顷刻颠覆竞争规则智能快递箱亏本“献殷勤”?

  默默前行两年的智能快递柜领域,只用了3个月,就被颠覆了既有的市场规则。比如,曾经物业公司四处寻找快递柜提供商上门,如今被运营商踢破门槛;又如,曾经可拿到的免费社区场地,如今却随竞争加剧租金飙涨,至3000元左右/年。

  还如,对快递公司收费的快递箱,也开始渐变至全免费。据了解,今年迅速杀入市场的日日顺乐家,率先提出不向消费者和快递公司收取任何费用,苏宁等多家运营商也在构思“全面免费”计划。而此前,如速递易等既得利益者,则对快递公司收取每单0.2~0.3元服务费用。

  “目前参与集团协议的快递柜提供商,对小区都实行免费取件,超过24小时,同样是不收费的。”田野表示。

  智能快递箱缘何成了个生意?众所周知,该产物的使用原型,是快递公司方便自有客户提货。如今,它却摇身一变,成为第三方开放平台。如东方鼎盛一位物业负责人的说法,智能快递箱是个多方得利的好生意。对物业公司来说,智能快递柜将快递员与小区进行了隔离,无论是物业公司还是网购消费者,都将不再与快递发生直接接触。“小区出于安全考虑,需进行刷卡进出,而快递员作为特殊群体进出小区,无形中增加了有人冒充快递员进入小区的隐忧。但智能快递箱出现,客观上帮助物业公司降低了管理难度,更何况,还能实现盈利。”

  而缩减人力与时间成本,则是智能快递柜吸引快递公司的重要原因。据国家发改委、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4年,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.6万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这其中,最后一公里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%以上,终端配送成本高企,正在成为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。

  “最后一公里的输送综合成本,占到了一单快递总成本的50%。”中通速递郑东新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快递员上门派件,算上等待时间,平均发一单需要近10分钟时间,而采取智能快递柜投递,每成功派发一单只需要不到5分钟时间。这意味着,智能快递箱能帮快递公司的配送员提升一倍效率。所以,即便智能快递箱运营商按单收费,挑战了快递业稀薄的利润,但快递公司在权衡之下仍会选择同其合作。

  不过,无论看起来这笔生意多么美好,现实是,至今这笔生意还没有人能赚到钱。

  “因缺乏清晰盈利模式,智能快递箱仍是赔钱生意。”市场上所有亢奋的投资者都心照不宣。

  速递易李姓负责人坦言,仅靠个别用户延迟取单所带来收益,与投资成本根本不匹配。更何况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对快递公司、普通用户收费的模式,也面临诸多挑战。

  而所谓的售卖快递箱广告位,或开发其他充值缴费、还信用卡等服务功能赚取佣金,目前也有掣肘。比如,某些小区物业公司明确拒绝箱体广告,以及获取公用事业单位与金融机构信任的客观难度。

  从“最后一公里”到“决战百米”三股势力竞分天下

  综合多家运营商提供的信息,目前郑州智能快递箱投资,每季度以40%的速度递增,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数量翻两番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争着做“赔钱生意”的各路神仙,总得图点什么?

  记者采访发现,诸多运营商其实可分为三股势力:以速递易、富友、友宝为代表的硬件提供商,以苏宁、京东、菜鸟为代表的电商,以及顺丰、日日顺乐家为代表的物流商。而三股势力分属不同行业,虽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与竞争优势,但却有着完全一致利益诉求。

  比如,硬件提供商强于智能终端机自产的成本优势,物流商强于既有网络渠道,而电商则强于用户基数与业务长尾。

  基于各自所长,各家运营商拼命向市场砸钱的终极利益诉求,绝不是“学雷锋”,而争的是低成本流量与“消费数据”。

  河南厚朴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高尔博分析,居民生活社区的快递取件人,基本可判定为网购族。试想一下,如果智能快递箱+APP实现批量引流,就形成了有效流量,那么它的流量变现收益将会有多么庞大。“2014年,国内电商行业的平均引流成本达120元/个,成功消费流量的引流成本达320元/个。”

  这一说法,与赵冬利对苏宁利益的描述基本吻合。如其称,苏宁智能快递机是为发展会员而服务,它是O2O模式中的重要一环。利用箱子是否赚钱,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它实现了会员信息与消费轨迹的汇总,由此为苏宁大数据后台实现精准化的推送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“你孩子几岁,每月用多少块儿尿布、几桶奶粉,要什么价位的,我们就有机会让消费者一次满足需求。”

  客观来看,智能快递箱运营商的批量出现,意味着零售产业链针对消费者资源与服务效率的竞争持续升级:从“最后一公里”,拉近至“决战百米”。链路末端也会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创新,比如社区本地生活服务等更多的增值服务出现。
     事实上,这也是国家正在鼓励并推动的方向。商务部5月15日发布了“互联网+流通”行动计划,提出将努力解决“互联网+流通”的两个瓶颈问题,一是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,完善其快递配 送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,二是打破“最后一百米”的瓶颈,鼓励电商进社区、推广线上线下互动、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等。

  由此来看,时下的智能快递箱市场“圈地运动”,其背后更真实的竞争内容实为资本对抗。很显然,零售业链条最后百米冲刺,将是三个军团的终极对决。而此时,仅是一个开始。

© Copyright 杭州巨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