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舒雅 时评作者
春节期间的快递和外卖、出租车以及各种服务行业一样,不同程度出现了用工荒,“春节效益”凸显。节后,圆通流年不利,成了众矢之的——《圆通可能要倒闭了吗?》。自媒体率先揭短,传统媒体紧紧跟进,各路话语权强的人马一齐上阵来黑,“该洗牌了”,“快而无序、多而无矩的原始市场状态”,快递行业好像真的成了刘强东说的“毒瘤”。
先说“快而无序”,有谁能拿出具体的数字:四通一达全年一共丢件多少件,丢件率是多少?从消费者体验来讲,真的很低。而能够保证有序的恰恰就是公司对于快递员显得野蛮的处罚。圆通被曝光的部分网点和地区,有的就是因为公司的处罚太重,公司和加盟商僵持的结果。而“既没有消费者能充分博弈的杠杆,又没有从业者维权的机制”这话从何说起?快递业其实并没有什么霸权,市场竞争太充分了,充分到了十分残酷的地步——顺丰,EMS高高在上,四通一达混战,背后还有数百家。各地的媒体、消协、工商、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等,投诉途径非常多,都是基于消费者利益优先原则。四通一达,短途7元-10元,长途12-15元,而行业老大顺丰的价格是几乎翻倍。他们的生存压力一点不小。
快递的矛盾其实总是集中爆发在最后一公里上,在城市的配送中目前分为直接到人,社区物业代收、便利店代收、菜鸟驿站、快递柜几种模式。屡见报端的纠纷都是消费者和快递哥面对面接触导致的琐碎摩擦。在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,快递最后一公里完全可以依托于云计算、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,细化包裹的配送过程。这些年来,后台其实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消费者数据,可以细化出一套比现在更精确,实时,减少中间环节的系统。现在很多快递会短信通知,快递即将配送。今后完全可以通过精确计算,实现网上对接,诸如送到何处,几点在家,形成一套效率最高的规则。这样既减少了快递小哥和消费者之间的语音对接,减少矛盾,还能准确规范优质服务。一方面为快递哥减负,同时又增加了客户满意度。另外,快递柜模式是时尚、便捷、高效又科学的模式,应该鼓励。
中国的快递是个庞大的、欣欣向荣的、生机勃勃的行业,尽管毛手毛脚,但居然很多矛盾都被“野蛮”地抹平了,到位了。至于某些节点的爆发,根子里的痛点,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,能改善的第一是科技手段,第二是公司内部的柔软剂,第三是是社会对快递行业的认可和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