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快递员流失的现象,快递公司除了引导快递员进行更好的职业规划以外,在奖惩机制上也要跟得上。
本报记者 吴琼报道
近日,有关快递企业的末端网点发生运营异常、快件积压无人派送等报道接踵而至,更有传“快递员都去送外卖了”。一时间,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快递业的广泛关注,并将该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人们不禁担忧,今后自己的快递还会有人送吗?
为此,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于2月15日发出通知,要求各省(区、市)邮政管理局迅速行动,通过召开会议、现场检查、视频监控等多种方式,尽快摸清辖区内快递企业恢复生产与网络运营情况,有效防范和遏制网点运营不稳定、快递投递不及时问题,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用邮权益。
但记者发现,2月17日,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发布了一则《关于近期快递服务消费的提示》,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2月16日,快递服务已结束“春运模式”。目前,快递业务量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,日业务量已达9500万件,趋近节前水平。
尽管快递业务量已逐渐恢复节前水平,但快递员“投奔”餐饮派送公司,转行去送外卖的现象却仍然存在。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快递员“投奔”外卖业的现象?面对快递员流失的现象,快递公司又该如何去应对呢?
利益驱使
事实上,“快递员转入其他行业的有很多,且回到农村做农业、文化、旅游产品的也不在少数,存在这种行业交叉的情况很正常。”快递业专家赵小敏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部分快递员之所以转行去送外卖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利益的驱动。
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也认为,这其实是正常的人才流动现象。人都是趋利的,哪里待遇高就去哪里,这个很正常。
北京某快递网点的快递员李某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透露道,“我们每天基本是从早忙到晚,每送一笔单子只得1块钱,但听说送外卖每送一份能得5块钱。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改行去送外卖了。据说有的送一天外卖能赚两百元,而且只是在用餐时间会比较忙,其他时间会相对轻松些,我最近也在考虑要不要改送外卖。”
与此同时,有媒体报道称,目前,某外卖平台的物流配送人员有三种用工形式,包括劳动合同工、劳务派遣工和众包人员(兼职人员)。其中,劳动合同工与劳务派遣工的薪酬都是按单计提的,接单的方式为“系统推荐+人工指派”。同时还会使用合规电动车,并为其强制购买保险。而众包人员的薪酬则是“基础单价+准时积分+活动积分+忠诚度积分”。不仅如此,公司还会发放福利,以激励政策来鼓励物流配送人员多劳多得。此外,针对恶劣天气还会给他们相应的补贴。
不难发现,现如今,这些外卖平台会给他们的物流配送人员以相应的补贴,且外卖行业的特点又是在用餐时间的送餐频率非常高。徐勇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坦言道,较快递员而言,其收入和休闲时间都要多一些。
据报道,有一位外卖配送人员在春节期间没有休息,坚持在上海跑单,竟在春节这个月收入近2万元。尽管这只是个例,并不能代表所有外卖配送人员的收入。但目前,多数外卖配送人员的收入和休闲时间较快递员相比较多却是事实。
根据北京交通大学、阿里巴巴研究院、菜鸟网络于2016年联合发布的《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》显示,53.4%的快递站点员工月平均工资在2001-4000元。近八成的一线快递员日均工作时间在9-10小时,有的甚至在12小时以上。除此之外,很多快递公司也不会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等。
市场容量有限
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外卖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,如若都转去送外卖,外卖市场就会比快递市场的容量小多了。此外,外卖市场也是有一定风险的。首先要确保食物按时送达,不能有变质或其他问题的出现。现在由于外卖行业还算新兴的行业,外卖公司也许会给他们相应的补贴,但如果都去送外卖,外卖市场的待遇也会逐渐下滑。”徐勇告诉记者。
徐勇进一步说道,“事实上,快递业刚开始时也是比较赚钱的,跑一单就是二三十元,最高甚至可达到200元一单。但随着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多,收入也有所下滑。外卖市场以后也会面临这种情况,这是很正常的。”
对于快递员纷纷“投奔”餐饮派送公司,转行去送外卖的现象,徐勇认为,目前,快递业的从业人员有100多万,但外卖行业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容量的。因此,在面对部分快递人员转行去送外卖的问题上,还是不能以偏概全,要科学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。
赵小敏也分析指出,快递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原有的模式能很快适应现在市场化的发展需要。在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格局下,快递企业的市场业务量出现萎缩,成本却在急剧增加,导致利润率急剧下降。
根据赵小敏的介绍,目前,转入到外卖行业的快递员收入确实比以往要高一些,但也有个别人的收入还比不上做快递员时的收入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,主要还由于其对服务的专注度、对地形的了解程度、个人的信息灵通度以及市场营销的把握度,这个要求并非是单一的。
“很多快递员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一两万元,但也有五六千元甚至两三千元的,这是一个很常态化的过程。”赵小敏说道。
4成快递员转行?
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市场,其发展情况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。近日便有美媒指出,中国快递员工作累薪水低,约40%的快递员会在一年内转行。
对于这种说法,徐勇并不认同。他告诉记者,“想转行首先要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,这种机会有多少。不排除快递从业人员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,一是其他行业待遇好、收入高的诱惑,比如说现在的外卖行业。”
“二是目前我们国家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,建设美好家园(博客,微博),致使一部分人会分流到回乡创业这个群体当中。”徐勇补充道。
徐勇强调道,“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在整个快递从业人员中,本地化人口比例占比非常少,北、上、广、深甚至有98%的快递员都是外地人,很多一线城市的快递员也有90%以上都是外地从业人员。受到大城市消费水平高、孩子上学、夫妻分居等问题的困扰,他们早晚还是要回家。而欧美等国的快递员却有90%以上都是本地人口。因此,外媒这样的评价也是不现实的。每年的快递人员都在流失,但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也有很多。”
对此,赵小敏也指出,根据中国的商业人才流动率速度来说,一般是在1.8年左右。之所以说该行业的人才流动性大,还与这个群体有关。一方面,快递员这一群体呈年轻化,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是00后、95后,这部分人的动态化在1.2年左右,时间更短;另一方面,90后的动态化在1.8年左右。而80后、85后则在三年左右。年龄更大的时间则会更长。
“之所以会如此,与市场化有关。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体力、记忆力、社会关注度、家境状况等要求较高,但90后和95后却很少存在这些问题。因此,他们要求的利益会比较简单,自身诉求一定要达到,达不到就换角色。”赵小敏说道。
流失问题待解
据了解,快递行业的人员流失也并不只是今年才出现的问题。徐勇告诉记者,每年都有一些网点出现整顿、“趴窝”、人才流失等现象。只是因去年快递企业的集中上市,这些问题才会被放大化。但徐勇也坦言道,快递行业的人员流失率在30%是正常的,但如果流失率过大,确实是值得考虑的问题。想要凭借待遇留人、股份留人、事业留人目前还不大可能,因为快递费价格较低,很难去进行更多的分配。
面对快递员流失的现象,快递公司还是应积极想办法应对。对此,赵小敏指出,快递企业除了引导快递员进行更好的职业规划以外,在奖惩机制上也要跟得上。同时,还应改善企业的软环境,包括体育、文化、娱乐设施。此外,互联网的后台配套服务也要有所提升。
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海松此前也表示,目前正在努力完善各类福利制度,如“亲情1+1”:每年公司出1000元,员工出1000元,打到员工父母账户上作为员工的孝顺金。同时,各大网点让利于快递员,提高快递员派送费。
需要看到的是,在徐勇看来,想要有效地解决快递业人才的流失,还是应关注两方面的问题,一方面是目前的电商溢价能力很强,致使快递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;另一方面,快递行业的同质化竞争,压低了利率空间等。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,快递员的收入才会有所提升,也自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流失。
“不仅如此,快递企业自身的路由变革和快递的运转模式也要有所改变。另外,还应与其他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联盟,如社区商业、快递柜、物业系统、银行系统、小卖店等结构,形成多方位的联盟来改善整体的路由结构。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,是全方位联动的。”赵小敏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