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日前获悉,作为市政府智慧微菜场工程的参与企业之一,主打生鲜投递模式的“食行生鲜”已经在沪设立了700个网点,其中浦东地区近百个,预计年内“食行生鲜”将在沪设立逾千个网点。
据了解,与绝大多数生鲜电商不同,“食行生鲜”主打生鲜投递模式,通过在小区布设生鲜投递柜,让菜品直接进社区。
目前,“食行生鲜”自主研发的生鲜柜主要包括常温柜、保鲜柜以及冷冻柜。其中,常温柜主要存放米、油、盐,而保鲜柜存放蔬菜,冷冻柜则存放冰鲜。
消费者只需在当天24点前在平台下单,“食行生鲜”就可在次日上午9点30分前或下午4点30分前,将产品配送至社区自提柜,消费者可自助取货。“食行生鲜”提供72小时免费存放,期间将会发送短信提醒消费者取货。一旦超过72小时,则将作为退货处理,相关费用则由消费者承担。
“食行生鲜”市场部总监高海峰告诉记者,受制于公司总仓在苏州,目前上海地区的网点货物都是每日从苏州出发配送。高海峰透露,公司正在上海寻找合适的物理空间作为总仓,以此提高配送效率,降低配送成本。
据悉,“食行生鲜”创立于苏州,已在苏州布设350个网点,并实现盈利。2014年6月,“食行生鲜”进入上海,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在上海布设了700个网点。按照初步计算,“食行生鲜”在上海地区的业务将在布设3000个网点后实现盈利。
在生鲜电商还在“烧钱”的时候,“食行生鲜”如何做到先人一步实现盈利的?高海峰表示,生鲜电商的成本主要分为订单履约成本和商品成本。其中,商品成本是采购成本,履约成本主要是冷链建设。由于传统生鲜电商因用户分散,每个订单都要投入人力。
通过向固定的自提柜投放产品,“食行生鲜”让业务和产能高度匹配。且“食行生鲜”服务的是社区居民,用户地域性和群体可控性高,用户集中订单密度大,因而配送成本相对较低,能够最为快速通过规模扩张实现盈利。
高海峰坦言,在整个国内生鲜市场上,线下占有率为99%,其中菜场占74%,商超占25%,而电商只占有1%。因而对于生鲜电商而言,竞争对手从来都不是线上,而是线下,一味的价格补贴并不会从本质上扩大市场,真正要做的是提高用户体验,进而提高电商在线下市场的占有率。希望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,“食行生鲜”能够成为国内生鲜宅配市场一匹黑马。
据悉,“食行生鲜”在今年4月完成C轮融资2.49亿元,目前“食行生鲜”的年销售额约3.5亿元,已进驻苏州、上海、北京、无锡等四个城市,布局1000多个中高端社区,并计划在2019年进军国内25个一二线城市,站点数量突破31000个,服务超过2000万户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