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中国快递为313亿件,其中约有70%都是送到写字楼(经过与电商、快递确认),我们认为,剩下的30%即社区场景对快递收发节点的需求最强(因为人不在家、不好收货的痛点更强),其中当面收、快递柜、驿站形态未来将各占三分之一;而写字楼场景对驿站的需求主要在封闭式写字楼、高楼层写字楼,潜在需求量但很难统计。保守估计,未来至少有15%-20%的快递将经过驿站。
收发室通过整合物业,提供最后一百米的快递收发服务。收发室的竞品主要有快递柜和驿站两种形态的公司(收发室属于后者),其中较强的几家是:
融资能力较强的丰巢快递柜估值已达81亿元。覆盖全国74个城市、投放4万组快递柜、格口数量300万,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9个月期间的营业收入为483.22万元,净利润为-15,724.98万元,资产总额为113,202.74万元;截至去年,丰巢仍在重资产布局阶段,且尚未大面积向快递公司收费,以至于大额亏损。
其核心在于几家快递公司和多个人民币PE入股,试图靠烧钱、重资产投入快速建立垄断。不过收发室创始人丁斌认为,快递柜存在重资产难赚钱、不能处理异型件、妥投容易出纠纷等问题,驿站与之是互补关系,两者都有各自的空间。
驿站形态方面,前有菜鸟驿站为代表的巨头,后有熊猫快收等创业公司,它们主要是整合夫妻店,丁斌认为,夫妻店虽然整合更容易,但服务能力没有物业可控。
整体来看,驿站形态的公司量都还不大,尽管过去几年出现过至少百家公司,但死亡率很高,不存在规模领先者。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没搞清盈利模式,而且在末端配送的两个成本中心——场地和人工上的投入都不小,因此烧钱而亡。
快递柜地租9000元/年/70格口,人力是末端配送成本最高的部分(平均每人5000元/月),因此轻模式更容易成立;另外,物业公司的命在业主手里、怕投诉,因此服务质量会优于夫妻店。这两点是收发室的结论,具体而言:
收发室连接小区、写字楼的物业公司和物流公司,将快递放到收发室,用户自提和派送相结合,不能及时派送的货放到收发室,由收发室保安等工作人员管理,不需要额外支付人员费用和地租,这部分人的工资还是由物业公司承担。只需投入货架和靶枪,同样占地面积情况下,货架的储物能力是快递柜的5-10倍。
目前收发室签约了3000家网点,覆盖北上广深,实际运营有数百家。其已接入了三通一达、百世、顺丰、EMS、天天7家快递公司的数据,京东物流的数据正在接入当中。和中航物业、万科、绿城、长城等十几家物业公司建立了合作。
收发室的营收主要还是来自物流公司的派件分成和寄件分成,派件费用大部分给物业公司。
该公司有三个联合创始人——丁斌、陈昕烨、刘昀。CEO丁斌之前在西门子工作10年,后在惠普,美满电子(MARVELL)半导体公司工作,陈昕烨是丁斌在惠普和Marvell的同事,刘昀是Marvell的同事。
2016年年底,收发室曾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,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领投,中关村科技园、金沙江创投、联想之星、彩云基金、博研正通跟投。